宿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就业民生保障有力,主要指标加快恢复,“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六稳”“六保”成效显著
(一)稳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好转。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45.0亿元,同比增长3.9%,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9.5、2.7、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0%、5.1%、3.0%。
(二)保基本民生,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物价总体平稳。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05元,同比增长7.3%,居全省第3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73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9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涨幅较全省低0.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
(三)稳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比前三季度高0.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9.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7%,居全省第1位。
(四)稳金融,支撑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20.10亿元,增长8.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32.04亿元,同比增长23.0%。金融机构存贷比由6月末的79.0%提高到85.7%。
(五)稳外资,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0.70亿美元,同比增长9.0%。
(六)保就业,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10万人,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100.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3%,全年始终控制在5.5%以内。开展技能培训55000人次,创业培训5500人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7800多人,就业率达94.96%。
(七)保市场主体,市场活力逐步增强。截止2020年底,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2.95万户,同比增长101.3%,其中,私营企业增长47.6%,个体工商户增长123.9%。“四上”在库企业2273家,全年新入库企业405家。1-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6.2亿元,增长3.9%,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
(八)保粮食能源安全,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能源消费趋好。2020年,全市财政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56亿元,同比增长55.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7亿元,增长3.9%;粮食产量达89.9亿斤,增长1.4%,增幅居全省第1,实现“十七连丰”;猪牛羊禽肉产量50.71万吨,增长1.2 %;蔬菜、瓜果产量分别增长4.9%、4.5%。全市综合能耗累计下降4.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4%;全社会用电量99.23亿千瓦时,增长3.3%。
(九)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生产、运输、消费全面向好。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比前三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小麦粉、家具、模具分别增长11.3%、20.8%、15.5%。完成货物运输量4093.13万吨、货物周转量156.9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1.2%。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增幅高出全省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吃、用等基本生活刚需类商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分别增长24.9%、29.0%。
(十)保基层运转,财政收支稳中向好。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关于保基层运转的各项要求,保障基层运转经费足额落实到位,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208.5亿元,增长3.6%,比前三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486.0亿元,增长8.0%,比上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其中,民生支出416.3亿元,增长7.6%;农林水支出80.4亿元,增长45.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6亿元,增长20.5%;卫生健康支出58.5亿元,增长8.5%;住房保障支出18.1亿元,增长10.5%。
二、经济发展短板依然明显
2020年,我市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六稳”“六保”成效显著,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全市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发展短板依然明显,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一)投资支撑能力较弱。2020年,我市投资增长主要靠房地产拉动,大项目和重点行业支撑能力较弱。一是重点项目投资持续下降。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下降8.5%,亿元以上项目下降9.4%,分别低于全部投资14.4、15.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下降。二是工业投资大幅下降。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9.9%,低于全省1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5位,今年以来始终大幅负增长,已连续9个月居全省后三位。
(二)工业增长后劲不足。一是制造业增长缓慢。202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0%,低于规上增加值0.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21.7%,低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二是停产半停产企业下拉严重。全市10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半停产企业137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13.3%,高于上年同期4.1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上工业累计产值8.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扩大1.9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恢复较慢。202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015.0 亿元,增长3.0%,比前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低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0%,低于全省平均3.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8.6%,比前三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
(四)县域经济发展不力。县域GDP实现1200亿元,增长3.7%,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其中泗县、砀山县、灵璧县分别增长3.7%、3.4%、3.4%,低于全市0.2、0.5、0.5个百分点。重点指标支撑不力。萧县、砀山县、泗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0%、4.4%、3.8%,低于全市0.3、0.9、1.5个百分点;砀山县、灵璧县、萧县建筑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0.2%、10.3%、10.6%,低于全市1.9、1.8、1.5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建议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上下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全年经济目标任务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压实责任,补齐板,强弱项,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发挥投资“压舱石”作用。加强“十四五”规划项目的前期、审批、落地各项工作,积极梳理重点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等,动态调整项目库,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聚焦招商引资,发挥我市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招引一批行业产业带动强、转型升级快的重大项目。
(二)着力补发展短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战新基地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开展技改专项行动,促进绿色食品、轻纺鞋服、家居建材等优势制造业快速发展;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停产半减产企业,力争尽快恢复生产。继续出台和落地促进消费的各项措施,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持续挖掘市场潜力,合理引导消费;结合我市旅游特色,精心策划线路产品和赛事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宿旅游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扩大就业规模,鼓励并帮助自主创业,提高居民就业质量。建立城镇居民长效增收机制,提高城镇居民保障水平。加快发展特色乡村产业,把有基础、可 持续、效益好的产业作为扶持重点,做大做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加大农畜产品加工转换力度,使农民获得更多收入。
(四)加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全市强。持续推进县域经济振兴发展十大工程,充分发挥各县比较优势,推动经济特色化发展,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壮大产业发展集群。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加强工作调度,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弥补短板,确保各行业稳步增长,逐步提升对全市经济的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