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自主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基本内涵的思考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对于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这篇大文章来说,研究它的知识体系就好比顶层设计、谋篇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自主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就是一个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以党史党建为学术、理论研究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人为实践、研究主体,以经验知识、理论知识为基本类型,以有序组合、内部紧密联系为主要特征,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重要支撑的党史党建知识的有机整体。其中,“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重要支撑”尤为基础和重要,是阐释“中国自主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基本内涵的关键所在。
一、就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体系构建而言,第一步可先将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建设研究、党的领导研究作为支柱学科确定下来,以后再逐步完善。应先从急需的、有把握的、相对单纯的学科做起,通过设立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建设研究学科为知识体系构建打好基础,通过设立党的领导学科为党史党建学科的融合发展积累经验。待时机成熟后再增加支柱学科的数量,加大学科间融合的力度。这对一门新兴的一级学科来说,既比较开拓,又比较稳健,是一个相对合适的选择。
在目前的三大支柱学科中,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建设研究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符合逻辑的展开和理所当然的分支,这里不再赘述;而党的领导则是党史党建的交叉点,无论是党史、还是党建,都内含着“党的领导”。
从党的历史研究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党的历史的当然主角,党的领导又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党的不懈奋斗、理论探索、自身建设的成功,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党的百年辉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经贯穿于党的百余年历史的各方面、全过程,要讲清楚我们过去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研究中,就必须突出党的领导。
从党的建设研究的角度看,同样应当突出党的领导。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正是“总要求”的第一句话,是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重大建党原则”、“最高原则”、“首要任务”的一句话。值得注意的是,“建党原则”和“党建原则”是有程度上的重大区别的。建党原则更带初始性、目的性、贯穿始终和不可动摇性,因而更带根本性。我们应从“建党原则”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正是因为在党的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大建党原则,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党建研究也才能称之为“大党建”。因此,在党的建设研究中,必须突出党的领导。
既然研究党的历史须臾不能离开党的领导,研究党的建设也处处不能离开党的领导,是否只须在这两个学科中言及党的领导就行,而不必再单设一个党的领导的专门学科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一是因为党的领导所处的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地位,不允许这样去做;二是因为党的领导本身内容的超大容量,也不可能这样去做。党的领导不仅贯穿于党的百余年历史,而且高居于每一历史阶段的方方面面之上,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十分多样,科学性、系统性很强。要全程呈现、全面呈现它的状态和趋势,系统揭示、深刻揭示它的经验和规律,仅靠在党的历史学科、党的建设学科顺便言及,是远远不够的。既需要从党史和党建的角度分别加强对党的领导的研究,又需要单列一个骨干学科,对党的领导作出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目标到举措、从成就到经验、从现象到本质的充分展示和透彻分析,从而为党的全面领导的持续加强提供有力支撑,为党史研究、党建研究的融合升华提供新的可能。
党的领导研究连同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建设研究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史党建学之下的三大支撑学科。也可称之为三门二级学科。至于其他研究和教学门类,比如,马克思主义政党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学基本问题、党建学基本问题、党的领导学基本问题、党建实务等也都很重要,但与三个支撑学科相比,它们的层次都要低一些,类似于生物学中“种”与“属”的关系,可作为二级学科之下的具体课程对待。
在学科设置中,还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就是有什么师资就开什么课。在学科设置中,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这是对的。但如果只考虑可能、不重视需要,也是片面的。从长远看,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也是不利的。学科的设置,主要还是应考虑中央对党的建设的要求、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以及学科体系自身的科学性、完整性等方面。要有一种只要大局需要,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建构需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状态。
二、就党史党建学的学术体系而言,还得分别从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建设研究、党的领导研究等三门支撑学科各自的学术体系谈起。一个学科的学术体系是在对本学科对象、内容、规律等问题深刻揭示基础上形成的“体系化”的理论和知识。一个学科有一个学科的特点,一个学科有一个学科的体系。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建设研究、党的领导研究,既是兄弟学科,又各为独立学科,在学术体系上,不可简单地混为一谈。
“党的历史”学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重要思想研究、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党的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正确的党史观、科学的党史研究方法等9个大的方面。从纵向看,党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大的时期。从横向看,党的历史又有“三史统一”和“五史统一”之说。“三史统一”即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党的自身建设史的统一。“五史统一”即在“三史统一”的基础上增加党的不怕牺牲史、党的造福人民史两个分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这是我们建构党史研究学术体系中需要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所谓主题主线,就是指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所谓主流本质,就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奋斗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风险和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党的建设学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主要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历史过程、本质特征、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并用于解释、回答和解决党的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学科。它是包括党的建设理论、党的建设历史、党的建设实践等在内的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科学知识体系。党的建设学术体系的主要方面大体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概述、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建党原则、党的建设的发展历程、党的建设的方针,党的建设的主线和布局、党的自我革命、党的组织体系、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党的建设的质量、世界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等12个方面。要通过对党的建设学术体系的建构,搞清楚党的建设的内涵、外延,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要义和实践要求。
构建“党的领导”学术体系,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内容,同时,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制度安排、主要方式,把新时代党的领导的核心要义、理论内涵、实践要求,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等作为学术建构的重点加以突出。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党执政的历史过程、历史成就、历史经验的研究,加强对党执政的时代背景、风险挑战的研究,加强对党的执政目标、战略部署、远景规划、依靠力量的研究,等等,使党的领导的研究有序而深入。
三、就党史党建学的话语体系建设而言,要解决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知识体系的语言载体并形成体系的问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构建话语体系十分重要。毫无疑问,我们要建构的中共党史党建学话语体系,应该是一种民族的、现代的、学术的、专业的话语体系,应该是一种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历史、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所展开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得出的一系列科学结论、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标识性意义的术语概念等,为我们建构党史党建学的话语体系作出了榜样、提供了示范、指明了方向,赋予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建构最重要、最直接的理论资源。比如,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四个历史时期”、“四个伟大成就”、“一次伟大飞跃”和“两次新的伟大飞跃”、“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三个务必”、“两个永远在路上”、“两个结合”、“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命题、术语、概念本身就是中国自主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的灵魂、根基和核心内容。同时,对于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话语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值得反复学习,仔细琢磨,举一反三,使党史党建学的话语体系逐步健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