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关于宿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4-03-08 09:08编辑:国民经济综合规划科 来源: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号:阅读: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宿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落实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决议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奋力谋发展、抓项目、强产业、防风险、惠民生,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决议落实情况较为顺利。

(一)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成立全市经济运行指挥部,组建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园区发展和招商引资、商业和外资外贸、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市场文旅6个专项工作组,建立涵盖综合质效、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领域的评价体系推深做实月通报、季评比,常态化监测服务指导县区园区补短板强弱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强化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多措并举恢复和扩大消费,坚持市县部门联动、政府与商协会和重点企业联动、线上线下联动,组织开展“2023宿州嗨购年货节”展会、“徽动消费 乐享宿州”等系列促消费活动300余场,发放消费券5575万元,带动消费12.2亿元。

(二)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全社会研发投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9.1%,研发投入强度达0.86%,提升0.12个百分点。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246亿元、增长522%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累计3000余家企业入驻省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培育1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优秀应用案例。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良好开局,在全省率先成立工作专班、出台8810”行动方案,汽车产业链营收超100亿元。接续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0项,技改投资增长48.9%承办十七届全国冷链产业年会,宿州在全国物流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坚持改革开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打造“宿税速办”“宿纷速调”“宿政速说”等工作载体,“宿事速办”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12345热线平台受理企业和群众诉求83.1万件,平均办结率99.11%,回访群众满意度99.58%。每月举办企业家沙龙和企业家接待日活动,受理企业意见建议及诉求578项、办结率96.7%,最大限度为企业纾困解难。联动实施“标准地”和亩均效益评价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推动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开展村数1246个,占比98.8%。深化与杭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市级领导先后9次带队赴杭州市考察对接,各级对接互访共221次。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增沪苏浙项目175个、占省外亿元以上项目总数68.4%。推动签订《合作共建铜山—埇桥(萧县)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框架协议》,新型功能区空间规划编制和相关前期工作全面启动。促成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合作项目24个、总投资141.7亿元。

(四)坚持区域统筹,优化发展空间格局。高标准编制《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331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加速实施,完成投资403.5亿元。编制《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科学划定8大城市更新片区和21个城市更新单元,改造老旧小区35个,主城区危房整治工程基本完成。依托砀山果蔬食品、萧县功能性新材料、灵璧机械制造、泗县汽车零部件和农机装备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指导各县编制县城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五)坚持人民至上,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50项民生实事,10项暖民心行动超序时完成年度任务,知晓率、满意度综合排名稳居全省前列、皖北第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健康宿州建设扎实推进。统筹推进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就业形势总体平稳。集团化办学改革迈向纵深,30个义务教育集团覆盖四县一区112个校区。持续推进社会保险提质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52元,增长38.2%。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奋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民生事业持续进步,各类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强化政策落地见效,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切实发挥政策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制定《宿州市“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强化政策引导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等重要政策文件,持续引导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搭建“一网通办”平台,梳理汇编20个部门66条政策、163个事项上线,推动惠企资金直达945家企业。强化税费优惠政策落地,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8亿元。全市新增市场经营主体11.2万户、居全省第3位,总量达到66.3万户、居全省第4位。开展金融服务“走县区、入园区”专题月活动,组织银企对接436场次,发放贷款207.8亿元。

(二)项目建设有效赋能,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牵引作用,“四级”定期调度、市领导包保重大项目、要素保障、项目观摩等机制高效运转。建立双招双引项目并行调度机制,签约项目转化率显著提升。891个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80亿元,投资完成率105%;新开工项目234个、竣工170个,开工率、竣工率分别达到97%130%新开工总投资50.1亿元的泗县泉为异质结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52.8亿元的灵璧欣然铝型材等重大产业项目。宿固高速、徐淮阜高速、淮宿蚌城际铁路宿州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市本级及砀山县、萧县、埇桥区分别获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步奖、优秀奖、省投资“赛马”激励。谋划储备项目1045个、总投资8598.1亿元。推动政策导向与项目有效衔接,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亿元支持48个重点项目建设,发行61个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共55.6亿元。消费市场稳步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呈逐季回升态势。农村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新增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928个,砀县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萧县获评2023年度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埇桥区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区)。旅游市场加快恢复,接待国内游客3235.58万人次、增长73.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0亿元、增长84.6%。符离大道文旅项目“连点成线”,砀山县梨花节、萧县伏羊节荣获“中国节事卓越品牌奖”。

(三)产业实力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优化十大重点产业布局,工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3家,新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4个、首批次新材料2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新产品5个,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99家。工业投资增长35%。宿州高新区阿尔法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零的突破。新兴产业较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1%,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左右,达到20.5%。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2家。抢抓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向皖北延伸布局机遇,加强与奇瑞集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合作,纳入省“双招双引”平台项目62个,投资额207.8亿元,埇桥区安桥机械年产1万吨汽车零部件铸造等项目落地,加快融入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皖北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落地宿州。成功举办2023中国互联网大会·宿州站智能算力高端对话,入选省三大智算中心,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159.7P、居全省前列。成功举办灵璧新能源暨轴承产业发展论坛、第五届中国绿色家居与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大会。现代物流业能级持续提升,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系宿州现代物流领域获得的首个“国字招牌”。宿州百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宿州医药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成运营。新增省级“两业融合”试点3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2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家。11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5000余家,累计营收超100亿元。

(四)开放合作不断拓展,长三角一体化走深走实。成功承办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暨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推进会。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持续推进,杭州宿州产业园区正式挂牌运行,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分别实现经营销售收入90亿元、27.89亿元,张江萧县省际产业合作模式入选安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案例,萧县·长三角城市联合创新空间在上海揭牌运营。浙商银行在宿州信贷投放总量达17.43亿元,支持宿州市融资平台发放短融债券2亿元、美元债券7000万美元。在杭州市设立“科创飞地”,积极组建异地创新孵化平台,重点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合作,积极引导科创成果在宿州落地转化。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有序建设,28个省级基地面向沪苏浙地区农产品年销售额42亿元、增长13%。举办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杭州、北京展示展销会,签订贸易订单金额17亿元。组建招商青年战队,全年签约项目279个、拟投资1413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8个、百亿级项目2个,利用省外资金增长8%。新获批院士工作站4家,引进博士93人,新增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个。全市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50家。跨境电商发展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五)发挥改革先导作用,动力活力累积释放。宿州市再次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A级城市,“宿事速办”服务中心获评2023年全国政务热线发展论坛“服务群众优秀单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中国矿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强化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439.3亿元、增长13.4%。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初显成效,上市辅导备案企业2家、辅导验收企业1家,实现债券融资75.7亿元。以“标准地”方式出让土地127宗、面积超6900亩。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亩均论英雄”改革服务联盟,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1.3%。入选第四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推进第二批次24家市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六)城乡融合一体推进,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大宿城”战略深入实施,符离片区、城东新区、城南片区、西站片区同步建设。银河一路西延、纺织路东延、胜利路东延等13项工程建成通车,打通主城区“断头路”7条,阜淮城际铁路、宿州西站等项目顺利推进,京沪铁路宿州站投入运营,新汴河航道宿州段疏浚、灵璧船闸建设等全部完成,奎濉河综合治理、包浍河治理等工程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速提效。获评“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开展城市绿化增量、提升行动,建成主城区公园游园7个,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84平方米。大运河历史文化公园一期建成开放。建成开通5G基站2407个。新增建设公用充电桩1300左右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城市生命线安全等工程系统化实施,完成11公里城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进一步完善。灵璧县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萧县省级县城城镇化试点县加速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埇桥区获评2023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泗县、萧县、灵璧县跻身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加快推进,100万居民喝上地表水。

(七)农业农村提升显效,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推进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行动,全市预制菜企业达122家,产值131.2亿元,居全省第1位。预制菜产业园建成投用,获评中国预制菜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埇桥区入选2023年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7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6%,占全省比重达到7.8%,居全省第6位。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350家,数量稳居全省第1。砀山县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现场会在砀山召开。埇桥区、灵璧县获评全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泗县获评全国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灵璧县获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泗县获批全国2023年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县。2022年度3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9个行政村入选全省2023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埇桥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及养护安防工程2630公里,萧县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深入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新识别监测对象2416户,对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户均制定帮扶措施5.98条,投入衔接资金19.21亿元,“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未发生返贫致贫现象。深化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典型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向全国推广。

(八)生态环境改善优化,减污降碳扩绿增效。中央及省级层面293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部销号。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综合整治行动,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完成省控目标。常态化开展水环境治理,全市1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76.9%。水质指数较去年同期改善3.3个百分点,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萧县跻身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全市年产危废10吨以上的单位全部履行申报登记制度和备案管理计划。推进34个非煤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实现“零突破”,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光伏发电装机282.9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55.4亿千瓦时、全省第4。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评服务保障,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建立淮宿两市毗邻跨界林区联合林长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定目标。

(九)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三保”支出237.7亿元。全面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建成充分就业社区97个,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2300场次,新增城镇就业2.69万人。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1所,全市1452所幼儿园实现提供延时服务全覆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7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持续深化。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主动对接长三角知名医疗机构,建立22个医联体等合作项目。高质量完成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27万人。创新推进“邻里集市”文明实践项目,累计开展活动35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600余件次。举办市七运会,3名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中摘得32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民族宗教、妇女儿童、青少年、工会、共青团、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志愿、科普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气象、地震、消防、防灾减灾救灾、知识产权、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优抚等工作实现新加强。

总的来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区域竞争加剧,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工业呈现小、散、弱的特点,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集群培育不够;企业间协作配套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够完整,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县域经济和开发区支撑不强,7个省级开发区平均经营收入仅为全省平均的41.5%,各县主要特色产业产值大多在20亿元左右,龙头企业普遍仅有10亿元左右规模;民生领域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对此,要找准问题症结,对症施策、精准发力。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总的来看,全球经济仍面临增长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制约,国内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挑战,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受到外部因素传导,我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更要看到,我市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一是国家宏观调控不断完善,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协调,针对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出台税费支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有助于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持续扩大有效需求,大力提振社会信心。二是“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政策势能叠加释放,有力推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分工、要素配置。省委常委会来宿现场办公,帮助破除瓶颈制约、打通堵点难点,将进一步激发宿州区位、交通、物产、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深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积蓄的潜力有望高效释放。三是市委、市政府明确打造预制菜、汽车零部件、光伏能源“三基地”,构筑算力、物流、文旅度假“三节点”,夯实人才、龙头企业“两支撑”,坚持产业强市,谋划对标苏北实施“5512”产业工程,有利于加快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皖北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建议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2024年计划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7%左右

全员劳动生产率

8.6万元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

10%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

8%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左右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GDP增速同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

2.5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

3%左右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1.03%

粮食产量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城市浓度下降比例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确定上述目标,主要考虑:一是衔接两大发展目标。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25年、2027年发展目标,立足当下和长远,既坚持“稳中求进”,又“以进促稳”,科学谋划2024年预期目标。二是保持赶超发展态势。始终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确保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经济增速,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追赶苏北、在皖北全面振兴中走在前。三是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持续向全社会和市场主体释放增信心、促发展的积极预期,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实现上述目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及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常委会宿州现场办公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聚焦“追赶苏北、领先皖北”总体目标,以建设“三基地”、构筑“三节点”、夯实“两支撑”为重要抓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冲刺全国百强市,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坚定走好新时代宿州高质量发展新路。

四、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一)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三次产业集群成势

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深入实施百万头肉牛等六大行动,扎实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力争2024年市级龙头企业达到830家。提高预制菜工艺水平和产品品质,完善低温加工—仓储保鲜—冷链配送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和品牌建设,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壮大预制菜“宿州品牌方阵”。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符离集烧鸡、泗县大路口山芋、灵璧县黄牛肉等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4年新增“两品一标”产品50个。深化“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和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

深入推进5512”产业工程。坚持对标苏北、产业先行,出台关于做大产业集群奋力追赶苏北在皖北全面振兴中走在前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制造业主导产业集群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做大做强,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高端绿色食品(预制菜)、生物医药5大主导产业,加快扩大新质生产力规模;转型提升装备制造、建材和家居、轻纺鞋服、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煤电化工5大传统产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做大做强埇桥区高端制造和绿色智能家居、砀山县绿色食品和医疗器械、萧县功能性新材料和精密化零部件制造、灵璧轴承产业、泗县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和光伏制造、市经开区医药化工、宿马园区绿色造纸、市高新区算力产业等12大特色产业集群,构筑新型工业化竞争新优势。落实落细《宿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省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市绿色家居建材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企业分别超3500家、180家,打造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聚力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超25%,技改投资增长20%。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收持续增长。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强化落实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持续提升文化旅游、现代商贸、养老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创建创意文化、金融商务、专业化市场等领域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集聚示范区,促进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打通区域综合流通体系大通道,协调推进新汴河航道江苏段启动整治,积极对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促进宿淮铁路蒿沟站开通运营,加快浍河蕲东港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现代物流产业降本增效。高标准打造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擦亮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字招牌”,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打造联通长三角区域与中原区域的重要物流枢纽。建成运营县区快递物流园区,积极引进落地区域快递转运中心,支持快递物流设施改造升级。

(二)促进供需两端高效循环,拓展市场空间释放内需潜力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扭转房地产投资下行趋势,保持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态势,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好国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全面梳理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清单,加大项目推介力度,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社会民生、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项目建设。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的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力度,推动民间资本放心投、投得好、有得投、投得顺。抢抓政策机遇,对标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重点投向,聚焦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做实前期工作,做到项目储备一批、完善一批、申报一批,争取更多份额的资金支持。

强化项目建设支撑。实施有效投资攻坚行动,编印2024年市级和省级重点项目清单,优选四批次投资体量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参加全省开工动员,全年力争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认真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高效运转项目建设机制,强化重点项目分层分级调度、项目评审和要素保障、项目观摩等机制落实,以项目接政策、引资金、补短板、增活力。充分利用“有效投资E服通”平台,健全项目全周期监管,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全面提升项目质效进度。加快宿马中鹰包装纸、泗县泉为绿能、灵璧欣然铝型材等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建设,推动实施一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淮宿蚌城际铁路西站连接线、人民路南延、产业大道西延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徐砀商高速、宿徐高速、宿遂高速等项目全面提速。统筹全市土地综合性开发建设活动,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集中建设区规模,有序编制集中建设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深入实施主题促消费活动,持续突出场景创新,组织开展购物节、展销会等线上线下活动,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大宗消费,聚焦新能源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持续组织开展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家电售后服务提升等活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即时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商文旅体在夜间购物、餐饮美食、体验娱乐、文化旅游等消费业态多元融合发展。加快引进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和平台型企业,着力挖掘孵化新业态企业。大力实施旅游能级提升、旅游目的地示范引领、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旅游消费促进、旅游品牌传播、旅游服务升级等“六大工程”,着力构建“一带一廊三圈”总体发展格局,加快旅游与赛事、研学、民宿、康养、美食等深度融合,推出更多高端文旅IP推进符离大道沿线文旅项目建设,支持埇桥区五柳景区、萧县水墨圣泉古镇等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旅游目的地节点城市。

(三)导入优质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加快完善科创赋能生态链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完善科技成果应用体系,建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全力推进安徽科技大市场宿州分市场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大、合工大、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发挥南京农业大学宿州研究院、科大萧县产业研究院、灵璧轴承产业研发中心、砀山医药产业研究院等作用,引育更多创新型企业,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在宿转化和产业化。扶持更多科创团队在宿创新创业,加强与“江淮英才港”“科大硅谷”等产学研平台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宿州“科技人才港”。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

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科技项目。建立健全“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制度,对特别重大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支持。积极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等普惠性税收政策“免申即享”,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支持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获批全市首家国家级创新平台。

强化创新机制要素支撑。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投入。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立投贷联动机制,开展科技担保风险补偿,撬动金融机构跟进信贷支持,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放大效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试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积极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县,力争专利转化重点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项目实现突破。建设人才大厦、人才公寓,创优招才引智环境。

(四)等高对接融入区域合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杭州宿州结对合作帮扶,全面加快杭州宿州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招引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各县区园区立足特色优势,全方位加强与沪苏浙城与城、区与区、园与园之间的深度合作,加快各县区、园区与杭州市结对城区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积极创建铜山—埇桥(萧县)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围绕规划政策协同编制、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形成一批务实合作成果。推动宿徐现代产业园融入徐州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拓展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创新合作领域。引导沪苏浙优质教育资源来宿建立分校、分院、分园,采取委托管理、建设分院、科室共建、柔性引进、进修培训等方式积极引进沪苏浙优质医疗资源,健全政务服务中心“跨省通办”窗口,全面推动民生领域等高对接。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活基金招商、市场招商、商协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打法,充分发挥十大产业专班、十支招商分队及青年招商战队作用,坚持“周通报、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加强对50亿元以上项目跟踪调度,建立签约项目县处级领导包保联系等制度,形成“签约—合同—注册—开工—投产”工作闭环,加快项目签约落地见效,力争利用省外资金增长10%。强化培训提升、实战锻炼、帮带结合、力量储备,建强全市“升级版”招商引资队伍。

建强开发区平台载体。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制订《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省级开发区“一区一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形成“1+N”政策制度体系。积极探索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持续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园区发展活力。加快完成宿州经开区化工园区扩区升级,支持宿马园区进一步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宿州高新区主导产业变更。充分利用金融政策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整体提升,联动实施亩均效益评价与“标准地”改革,进一步优化土地出让地块容积率、亩均投资、亩均税收。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引育进出口主体,积极推进外向型企业孵化。加快安徽自贸试验区宿州联动创新区建设,持续推进泗县、砀山县、埇桥区等国家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广交会、消博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积极开拓“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持续推进跨境贸易提升和跨境电商发展,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宿马园区筹建B型保税物流中心、砀山县申建公用型保税仓。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全面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利用好各类展会平台和世界制造业大会、“投资安徽行”等重大经贸活动,推动外资项目落地。

(五)持续推进改革破题深入,着力激发活力释放潜能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认真落实《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年”专项行动。持续擦亮“宿事速办”品牌,优化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提升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效率,进一步延伸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更多政务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充分发挥全市一体化数据平台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证照归集、数据共享、系统互通,压缩企业开办耗时。完善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定期开展企业家沙龙及“四接”活动,开展领导干部包保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扎实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力打造“有人、有家、有百业”宿州好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新动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国家各项助企纾困和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大力实施专精特新倍增行动,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以上,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强化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增人民币贷款超410亿元、新型政银担业务超110亿元。着力推动资本市场建设,力争企业上市实现突破,新增在审企业1家,辅导备案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

深化重点改革“增活力”。创造性开展26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和30项省级改革试点,谋划启动第三批市级改革试验基地建设。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快推进市区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财政与金融、就业、产业等政策协调,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升市属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对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机制改革,着力打造开放、规范、高效、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强化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医保、教育、文化、价格体制等领域改革。

(六)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夯实绿色发展本底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24小时“大气110”巡查,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强化PM2.5与臭氧协同管控。对全市涉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分行业、分领域开展全面自查自检,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加快编制“一河一策”,推进县级水质自动站建设,建成运行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推进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措施,实现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落实绿美江淮行动重要部署,接续实施好“百村万树”村庄绿化提升、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农田林网示范等项目,完成人工造林0.8万亩。全面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争取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森林村庄31个。实施生物多样性工程,不断提升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监管水平。推动河湖长制常态长效,加强岸线分区管控和节约集约利用,巩固提升省级幸福河湖建设成果,新建3条省级幸福河湖。加快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处置,扎实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培育壮大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建设节水型社会。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绿色能源供应能力。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有序规划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力争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超450万千瓦。

(七)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性

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坚持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强化规划衔接,深入推进以宿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和主导、四个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提高融入城市生活能力,加快提升城镇化率。大力推进城乡建设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档升级市政设施、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制定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指导意见,推进10个样本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及配套调蓄工程建设,抓好宿州群众喝上引调水等重点工程,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深入实施“大宿城”战略,推动中心城区产业高端化和功能现代化,增强城市内涵和品质。实施主城区重点项目207项,年度计划投资306.8亿元。以西关片区、南关片区为试点,通过“城市更新+城市设计”模式,对城市功能、公共配套、建筑风貌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综合整治、功能调整。打通主城区胜利路西延等8条“断头路”。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8个,新建改造城区管网15公里。新增车位2.9万个。配建一批公共充电桩。完成510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持续推进主城区智慧城管(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二期建设,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二期工程建设数据对接和数据治理服务,全面实现“一网统管”。扶植建筑业发展壮大,启动建设宿州经开区绿色建筑产业基地。

提升县域综合实力。落实“一县一策”,将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持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推动若干集群(基地)产值尽快突破百亿元、萧县尽快达到200亿元,形成“群主企业+配套企业”产业生态,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灵璧县、萧县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县城城镇化典型案例。四个县实施城乡重点工程102项,年度计划投资178.5亿元。积极申报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

(八)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皖北特色和美乡村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聚焦攻单产、增总产、稳面积、强品质,建设高标准农田37.1万亩,加强小麦、大豆等高产优质作物品种联合攻关,积极打造国家、省级良种繁育基地,提升耕种收联合机械化水平。落实农业机械化项目,高标准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推进现代设施种植高质量发展,蔬菜、水果产量增长4%以上。加快推进百万头肉牛行动,2024年肉牛饲养量29.5万头,出栏12.8万头。加强食用菌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秸秆+肉牛养殖+菌菇种植”的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500亿元。

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土地“大托管”行动,“大托管”服务面积达200万亩。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加强管理服务,及时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推进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体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各级示范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360家,新增市级示范联合体20家左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做精做优观光农业、民宿经济、特色美食等富民产业,着力打造彰显徽风皖韵具有皖北田园风光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推进9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36个。高质量完成农村改厕4万户,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季战役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经营性收入壮大、财产性收入扩量、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抓好农民增收工作。因地制宜开发公益性岗位,推进“家门口”务工,充分对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庭院经济,带动小农户融入大市场。严格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九)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态长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10项暖民心行动和50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形成更多有显示度、感受度的标志性成果。健全“民声呼应”工作长效机制,畅通反映渠道,确保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及时启动“惠民菜篮子”工程,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保供稳价。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就业促进行动、创业安徽宿州行动,着力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常态化开展“2+N”招聘,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犯罪行为。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做好调解仲裁工作,推进全市7家省级开发区建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4所,稳步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推进托幼一体化,各县区开设23岁托班的幼儿园占比达到20%。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1所,提升乡镇中心学校办学水平,健全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运行机制。持续巩固“双减”成效,实施中小学课程改革计划,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后服务水平。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约束、激励、保障机制。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依托产业园区,推动高职院校与龙头企业组建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全面实施健康宿州建设行动,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策略,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快2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增2个以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持续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杭州市医疗卫生合作。推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争取县级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能力水平。加快构建农村地区全覆盖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增加乡镇院前急救站点。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全民参保攻坚行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聚焦“一老一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银发经济,加快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计划新开工棚改安置房0.8万套,基本建成0.8万套。统筹做好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法律援助等保障工作。

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重大风险防控1+9+N”方案体系,更好统筹安全和发展。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三保预算足额编制、三保支出优先保障,兜牢兜实“三保”和财政运行风险底线。不断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支撑性电源建设,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冬。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压实各层级各领域各环节安全责任。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等监管。强化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防御应对。支持社会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借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强化预防在前、调解优先、依法调解、实质调解,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制定《宿州市全域文明创建实施方案》,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引导先进典型积极参与“邻里集市”等惠民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打造干净、清朗、有序、温情文明之城,擦亮“全国文明城市”招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优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惠民文化服务供给。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建设体育强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市马拉松赛、省足球业余联赛等赛事,积极筹备安徽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大力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高品质提供法律服务,统筹抓好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服务质量提升。大力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深化国防动员改革,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双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防震减灾、地方志、气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保密、残疾人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全市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认真采纳市政协意见和建议,全面落实本次会议审查决议,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抓好落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接续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