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关于宿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2-01-26 09:15编辑:国民经济综合规划科 来源: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号:阅读:

 

关于宿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110日宿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宿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任务。

1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21年计划目标

2021年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

8.5%左右

8.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5%左右

11%

固定资产投资

9.5%以上

15.8%

规上工业增加值

8.5%左右

9.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以上

14.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GDP增速同步

8.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幅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左右

10.8%

城镇新增就业

2.5万人以上

2.6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

2.41%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

1%左右

全员劳动生产率

5.8万元/

7.4万元/

【从业人员统计基数降低】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0.67%以上

预计完成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粮食产量

力争超过90亿斤

90.7亿斤

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城市浓度下降比例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政府下达

目标任务

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政府下达

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政府下达

目标任务

(一)强化政策落实助企纾困,经济发展稳中加固稳中提质。全面落实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0等系列政策,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强化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经济运行监测服务、精准指导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全力帮助实体经济渡过难关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9.69万户、增长21.8%,民间投资增长12%。定期分析研判经济领域重大风险,切实强化防范化解。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7.7亿元,增长8.5%。主副食品供应充足,物价总体保持平稳。

(二)新兴动能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提升。建立由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龙头企业担任产业链链主双链机制,配套十大重点产业全景的产业链两库三图,指导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启动打造绿色食品、绿色家居、梨产业、纺织服装、制鞋五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7家、省级智能工厂2家,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技改投资增长26.8%。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砀山薛楼板材加工园获评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三重一创建设深入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数字创意等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战新产业产值增长43.8%,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创新驱动发展势头进一步凸显。省级云计算基地产值增长35%,安徽首个5G连片试验区已成规模,导航领域亚洲唯一虚拟全景测试实验室落成。新建成6万平方米数据中心,华为云、天翼云、荣耀云等持续部署。泗县智能农机装备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市高新区航空材料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分别获批全省第五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60%。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科技成果创造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链,全市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50亿元、20亿元,分别增长87%86%。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250家、增长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6%。建筑业发展卓有成效,入选首批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培育名单,百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宿州医药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砀山幕天冷链、泗县新发地等项目投入运营。8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宿州百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成功创建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粮食总产实现十八连丰,生猪产能保供稳定,市级以上蔬菜、水果标准园分别达到120个、86个。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1.3%,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326家,数量保持全省第一。

(三)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效需求持续扩大。认真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要求,积极开展新开工项目攻坚行动、提升工业投资发展和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发展专项行动,建立十个一推进机制,实行四级定期调度,健全市领导包保重大项目工作机制,顶格推进项目建设。752个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0.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9%。埇桥区海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泗县通用机场、市高新区航空先进复合材料部件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京沪铁路宿州站综合改造工程、宿马园区泰盛纸业生活用纸生产等项目加快推进,市高新区智能终端及配套产品生产、市经开区生物医药科技园、符离集铁路货场、埇桥区冬暄智能取制样设备及智能测控设备生产等项目竣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抢抓用好专项债券扩投资等政策机遇,共发行4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92.07亿元。全年累计争取保障房、社会事业、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等中央预算内资金11.3亿元,支持90个项目建设。升级类消费态势良好,消费模式创新发展,开展直播带货、产销对接等促销活动27场,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副产品10.5亿元,苏宁广场、居然之家、京东电器等商贸主体开业运营。接待国内旅游2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亿元,旅游业发展各项指标平均增幅超30%、综合恢复率达80%

(四)加快双招双引步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出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面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意见、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深化与沪苏浙对接合作,持续导入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围绕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开展各类招商考察活动481次,省外投资到位资金增长30%,其中沪苏浙产业转移项目188个、投资规模502.2亿元。市政府与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省担保集团、中煤三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个。招引落地1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吃干榨尽国家“24政策措施及省级支持政策,高标准建设宿州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入选首批安徽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全省仅宿州、合肥入选2个。积极推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加快落实与徐州市政府共同签订的《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四县一区均与沪苏浙合作共建产业发展平台。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销往沪苏浙地区优质农产品412亿元,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宿州现代农业研究院。三门峡宿州铁路、徐州萧县市域铁路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与14家长三角医疗机构签订医联体等合作共建协议,营业执照等200余种证照实现互认互通。

(五)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动力持续注入。出台《宿州市对标沪苏浙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服务时限压缩比例全省第一,着力打造当自己人·办自己事·宿事速办便民利企服务品牌,政务服务满意率达到100%。设立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和企业服务专区,企业开办不见面、零成本、1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内。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沙龙下午茶活动,当好创业的支持者、创新的引路者和创造的守护者。开展银企对接90场次,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3.1%,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全市新增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94家,其中省科创板企业17家,佳力奇、皖创环保、林平股份实现辅导备案。实现直接融资137亿元。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持续健全,高风险金融机构实现清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排名在全国262个地级市中始终位居前列。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序时工作任务,农村三变改革实现乡镇全覆盖,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达到144个。国资国企、医保、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平台取得新突破,砀山县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水果及制品),宿州皖北保税仓储物流公用型保税仓库通过海关验收。全市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超6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24.2%。成功举办第31A级物流企业授牌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2021全球5G及智能网联汽车高峰论坛等活动。

(六)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提质增效。有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大宿城战略接续实施,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用地市级审批。银河一路东延、银河一路西延(拂晓大道至西外环段)建成通车,大外环全线贯通,胜利路下穿工程、纺织路上跨工程等开工建设,宿州机场、淮宿蚌城际铁路、宿州西站配套工程、宿州-固镇高速公路、徐淮阜高速公路宿州段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272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79.7亿元,39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主城区150个小区、23条街巷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城市绿化增量、提升行动,开放城南公园,主城区公园游园达到12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7平方米。未来城市、城市大脑等项目加快实施,累计建成5G基站4004个、开通3797个,5G信号基本实现市区、县区主城区全覆盖。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1”政策和细则政策落实,16个乡撤乡设镇,新设街道3个,近11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快县域经济振兴发展步伐,泗县汽车零部件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通过省级评审,各县区、市直各园区首位产业完成产值1300亿元。4家既有省级特色小镇加快建设,新争取创建宿马园区智能终端小镇、泗县芋见农创小镇,全市累计争取省级特色小镇专项资金达1.2亿元。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共安排衔接资金18.55亿元,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持续提升脱贫成色。7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面加快。

(七)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严格落实五控,建立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PM2.5平均浓度下降12.3%,优良天数比率较上年改善6.2个百分点。开展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河道2342.2km、衰死水草26.27m³。优良水体比例38.5%。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净土保卫战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人工造林4.78万亩,建成省级森林城镇4个、森林村庄26个。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完成农村户用厕所建设4.3万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启动编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扎实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有序用电稳步推进。新培育绿色工厂1家,5家企业获批省节水型企业。砀山县入选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33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5.6%。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各类保险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常态化举办“2+N”招聘会,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1%。保障房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4676套、基本建成19130套。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9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施课后延时服务,普通高中大班额实现清零,完成智慧学校建设。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市体育场、市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稳步推进,169块体育设施建设完成,我市运动员王春雨成为800米奥运决赛中国历史第一人。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好疫苗接种等工作,闻风而动、果断处置输入型零散突发疫情,高效完成市区全员核酸检测,全力筑牢疫情防线,大营新村成功解封,宿州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市立医院新区建成使用,泗县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成功揭牌,省级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户萧县,启动建设省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57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巩固提升,推深做实综合医改,健康宿州建设成效明显。特色节庆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文化惠民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有力有效。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10人当选中国好人4人当选安徽好人1人获评第七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稳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法治建设持续深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宗教、妇女儿童、青少年、工会、共青团、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志愿、科普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气象、地震、消防、防灾减灾救灾、质量强市、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优抚等工作实现新加强。

总的来看,在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还不牢固。一是市场需求总体偏弱。新冠疫情的影响加深,服务消费恢复不足,投资回升仍不平衡,外需变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经济循环仍有不少堵点卡点。二是新旧动能转换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意识薄弱,研发投入强度、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创新驱动类指标与全省差距较大。工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总量、占规上工业比重均为全省末位,多数产业仍处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三是实体经济负重前行。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生产受市场、原材料价格、资金等影响波动较大,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较大困难,用工难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物流成本依然偏高,停产半停产规上工业企业偏多。四是公共服务欠账较多。公共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突出,教育资源均等化水平不高,托幼、医疗、养老等诸多领域供给与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建设现代化宿州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总的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的百年变局加速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些构成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变数。我市经济仍处在恢复之中,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们更要看到,我市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中央明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我们用足用好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工具,加快在城市管道老化更新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二是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省级层面启动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有利于我市十大重点产业双招双引全面成势,产业链供应链层级将加快提升;三是十个一项目推进力度持续加大,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实施,将有利于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内需支撑动力逐步增强;四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发力,尤其是杭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宿州市,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省际交汇的区位优势、多元要素集聚的比较优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后发优势,充分发挥四化同步乘数效应,不断厚植竞争新优势、开拓发展新境界。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化解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建议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2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2022年计划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8%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GDP增速同步

固定资产投资

12%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

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左右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GDP增速同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

 2.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

全员劳动生产率

8万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0.70%左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力争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

粮食产量

90亿斤以上

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城市浓度下降比例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确定上述目标,主要考虑:一是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市的发展目标,市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力争3500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考虑到随着总量扩大,经济增长的难度增加,明年预期目标适当高于十四五规划增速,为后期应对不可预见的外部风险冲击预留空间,掌握工作主动。二是保持争先进位态势。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高于全省、领先沪苏浙,有利于加快缩小与沪苏浙发展差距,实现争先进位。三是稳定市场预期。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向市场传递宿州经济加快恢复、回归常态的积极信号,增强全社会信心,为推深做实双招双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实现上述目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安全和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全市经济基本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加快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市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以市场化为导向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重要作用

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完善“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从支持创新意识、创意火花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完整政策链,打造创新政策高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按照经济规律组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技术市场,加快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链条模式布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新增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注重引进工信部等中央部委直属高校院所,突出实用导向,吸引国内重点高校院所、研发机构来宿设立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争取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在宿转化。依托中科大技术转移宿州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的宿州现代农业研究院,大力举办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构建重大科技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积极参加中国(安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以产业化为目的,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和政府采购力度,助力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加快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科技信贷体制机制,加快市科技人才(团队)发展专项基金设立运营,推动市创新创业投资公司运营增效。多渠道设立县(区)创投公司,市政府设立首期1亿元的科技人才(团队)发展专项基金。完善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加强科普工作,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二)做优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促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落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开展优质企业引育行动、优势产业壮大行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数字赋能行动、质量提升行动、绿色发展行动,力争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推动工业增加值高速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显著提升。发挥土地容积率指标倒逼作用,鼓励传统产业零增地技改,实施技改项目200个。用好用活省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砀山梨产业、绿色家居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纺织服装、制鞋、绿色食品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生产、绿色化提升。强化高端装备暨智能制造数字技术赋能,提升轴承、传动、车桥等基础制造水平,延伸装备产业链。依托产业集聚基础和阿里新制造信息技术赋能优势,积极发展品牌鞋服、功能性鞋服。谋划建设预制食品工业园,推动食品饮料制造、肉类水产加工、蔬果深加工三大绿色食品核心产业拓展延伸,加快土特产品品牌化和精深加工,实施符离集烧鸡产业振兴工程,做强埇桥绿色家居产业园、砀山薛楼板材加工园及其他杨木加工产业集群。推动环保板材、环保装饰材料、智能家居、定制家居等绿色家居产业发展,加快陶瓷、玻璃、水泥等硅基材料产业环保生产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

促进新兴产业三年倍增。优化调整三重一创政策支持方向,继续培育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及专项,打好补链强链延链组合拳。持续完善战新产业基地布局,支持省级云计算基地发展壮大,加快市级战新基地建设,巩固提升专项-工程-基地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特色原料药、成品药、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新型医疗器械、新型药用辅料及药包材,加快推进新宇药业微生物药物生产、砀山迈瑞医疗科技产业园项目,提高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水平。把握新能源节能环保政策机遇、市场需求,打造以风电互补新能源发电为基础、以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推动巨仁光伏二期等项目部分投产。围绕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展碳纤维材料、高性能薄膜材料、高阻隔复合包装新材料等,开工建设雪龙纤维三醋酸纤维棉浆等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

促进数字经济炼数成金依托市高新区云计算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瞄准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产业新风向,持续强化云平台建设,不断壮大具有云生态特色的数字产业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云计算中心,加强与云数据存储、应用头部企业合作,提升中心数据机柜使用率,不断扩大云服务产业规模。推进云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布局量子通讯元器件、光器件、光芯片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相关智能基础部件制造,培育发展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和环境感知等领域的智能传感器,增强云基础设备的产业化能力。深化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战略合作,重点围绕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农业,在线消费、购物、教育、远程医疗,智慧能源、交通、物流、安防,智慧城市、社区,数字公共服务等成长潜力大的信息方向,打造场景应用试点示范工程。

促进现代服务业锻长补短深化落实省支持服务强省若干政策、推进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意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商务咨询、展览展会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落实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导则,推进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埇桥韵达物流产业园、萧县中农联农批市场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A级物流企业规模,加快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力争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超过0.5个百分点。抢占内贸市场,落实皖美制造、皖美农品、皖美旅游、皖美味道等行动,推动优质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符离大道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招商打造,支持萧县皇藏峪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萧县蔡洼、灵璧钟馗文化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批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名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等品牌,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三)全面推动供需两端潜力释放,加力拓展形成强大市场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深化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要求,进一步动员各地各行业紧紧抓住高质量投资关键支撑,突出抓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每个县区、园区至少落地2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确保全市至少落地实施15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按照万亿储备、千亿实施、百亿见效目标,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开放合作、生态文明、社会事业等领域,持续开展项目谋划,不断熟化储备项目。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燃气管道改造、扩容、新增等市政设施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更多教育现代化、全面健康保障、社会服务兜底等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建立项目推介长效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盘活存量资产、广泛募集各类资金,努力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发挥总规模70亿元的4支基金引导作用,拓宽四化同步融资渠道。

加力推进项目建设。牵住项目牛鼻子,坚持科学谋划上项目、虎口夺食争项目、倾心聚力保项目。创新项目招引机制、保障机制、推进机制,通过高质量实施四督四保、项目建设十个一四级协调调度等推进机制,建立完善要素评审会商机制,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围绕八个帮优化服务、六个有没有强化要素保障,提升立项、征迁、资金落实和招投标等效能,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实施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40个,开工建设中鹰包装纸、开元制药原料药生产、宿马园区创跃耐腐蚀特种纤维制品、信诺新型智能终端显示组件技术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宿州巨仁光伏材料、灵璧县智慧化城市建设等项目,推进市高新区智慧城市5G示范区建设项目、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宿马园区泰盛纸业生活用纸及成品等项目竣工投产。统筹全市土地综合性开发建设活动,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集中建设区规模,有序编制集中建设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加力促进消费增长。积极开展皖美消费 乐享宿州促消费行动,促进传统消费升级。落实省大型商贸企业引育行动,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超100家。支持电子商务协会、汽车流通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开展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和线上促消费活动。推动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壮大新兴消费。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支持在社区开设24小时便利店,大力发展社区生活服务业。持续支持家政、餐饮等行业提档升级,推动城市步行街、农贸市场改造,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落实制止餐饮浪费规定,推进限塑工作,完善再生资源的回收体系。支持老字号品牌企业做精做强,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创新规范发展。借助出口转内销平台,支持宿州出口品牌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布局国内外市场,培育内外贸一体化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

(四)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力打造高水平开放高地

聚力双招双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顶格推进双招双引,树立全国眼光、全球视野,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国字头央企、实力民企,紧盯长三角、北上广深等地,集中力量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中高端项目。大力推广产业链式招商、PPP合作招商、产业引导基金招商、争取国家特定政策等方式,策划实施招商推介、产业对接、产业论坛、行业峰会、展览展示等特色活动,加快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充分发挥市场在双招双引工作中的助力作用,制定鼓励社会化招商激励办法,更好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招商作用,推进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基金招商、精准招商,促进招商引资项目提质提效,力争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组建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协会,持续推动省内外优势研究领域、专家教授资源向宿州转移。力争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突破30个。

聚力长三角一体化迈向纵深。积极谋划建设埇桥-铜山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推进灵璧-徐州空港新区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平台项目建设。落实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指导意见,深入开展长三角省际园区合作共建,持续增强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发展动能,加快培育后备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动每个县区、市管园区至少与沪苏浙合作共建1个产业对接合作平台,加快引入沪苏浙优质创新创业资源。落实我市与徐州市《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各县区与徐州市有关县区结对合作,确保形成一批实质性合作成果。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先进经验做法,全面加强交通、信息、物流、生态保护、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高对接。落实新一轮推动皖北全面振兴意见,积极参与皖北产业投资基金、皖北产业发展联盟建设。

聚力杭州结对合作帮扶宿州开局起势落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杭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宿州市工作推进机制,设立市政府驻杭州工作机构,全面建立两市及有关县区、园区结对合作关系。对标学习杭州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经验,推进我市再造数字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积极筹建宿州杭州现代产业园区,支持县区、园区共建一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立干部人才双向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常态化机制,开展党员干部培训合作。推动在杭州设立人才工作站,组织开展人才对接、举办揭榜挂帅等活动,加快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联盟。推动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加快两市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积极在杭州市组织招商推介和项目对接等活动,推动合作设立各类产业引导基金。加强两市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进与杭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积极导入杭州市医疗、教育等优质资源,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加快提升民生共享水平。

聚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行动,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进博会、加博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加快泗县和砀山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引导泗涂公共保税仓和宿马保税仓充分发挥作用,扩大进出口规模。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支持企业建设和租赁海外仓。强化外贸风险防范,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保护外贸企业合法权益。用足用好世界制造业大会、投洽会等平台,鼓励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来宿投资兴业。加强与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交流合作。加强与徐州、连云港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协作,深化陇海兰新铁路沿线城市合作。

聚力推进开发区创新升级。认真落实《安徽省开发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扎实推进新兴产业培育、载体提升、亩均效益提升、发展赋能四大行动。全面推进管委会+”改革,加快开发区市场化运营,提升开发区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融资能力。鼓励县管开发区依托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打造地标型特色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实施开发园区标准地制度和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管理,大力推动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制定开发区亩均效益发展目标,强化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应用,全面提升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劳动生产率和容积率。加快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园区人口集聚作用,同步推进产城融合,加快提升全市开发区规划建设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

(五)加快关键改革破题深化,持续推动发展活力高效释放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开展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等,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力争新增市场主体10万户。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沙龙下午茶活动,打造惠企政策直通车,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用工、用能等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冠军企业及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大力培育具有相对行业引领力的头部企业、潜在颠覆力的颈部企业、很强爆发力的腰部企业。新增贷款超320亿元、直接融资100亿元。出台上市挂牌奖励政策,激发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内生动力,引导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力争辅导备案企业2家,新三板、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超60家,努力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加强金融风险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开展创优营商环境升级版提升行动,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做好雪中送炭工作。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优化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审批简化、材料减少、环节压缩。提升完善宿事速办功能,推进政务数据资源互信互认互用,实现个人事项100%全程网办。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创新打造办理主题和服务场景,推出100个企业一件事精品服务。全面融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持续深化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实现政务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推进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加快实现交易平台建设互补、市场主体信息互认、电子交易系统互联、评审专家资源互享。

持续统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平台公司从政府融资实体向产业经营主体转型。推动僵尸企业基本出清。扎实推进财政体制、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改革,全面推行实施绩效预算。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严控并逐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积极创建全国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加快推动信易贷建设,继续实施信用专项行动,确保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国前列。统筹推进医保、教育、文化、价格体制等领域改革。

(六)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既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落实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统筹衔接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降低目标,系统谋划产业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测监管,引导企业通过节能技改提高能效水平。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参与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开展林业碳汇,拓宽森林资源非木质利用渠道,持续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谋划上马一批光电、风电、氢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增加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推进工业生产、建筑供暖供冷、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领域清洁能源替代。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

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深化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高质高效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坚持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五控措施,加强工业炉窖、城市扬尘面源污染、餐饮油烟、机动车污染等深度综合治理。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宿州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推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持续推进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国考断面稳定达标。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序推进城市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强固废危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环境监管,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融合,强化白色污染、新污染物治理。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常态长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深入实施五大森林行动,新增人工造林2.45万亩,创建7个省级森林城镇。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开展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培育壮大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支持砀山县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生态美超市模式,鼓励绿色消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大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发展绿色金融。

(七)统筹优化区域空间格局,提升城乡融合协调性

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编制完成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研究编制建设皖苏鲁豫交汇区域新兴中心城市实现路径,积极落实大宿城发展战略,聚焦东进、北扩、南展、西优,加快构建一主两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统筹推动老城区与城东新区、汴北新区和城南新区等功能片区联动发展,高标准启动城东新区、西站片区开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区快速高架环线通道工程、宿州民航机场、宿州-徐州高速公路、徐州-砀山-商丘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加快淮宿蚌城际铁路、合新高铁宿州段、阜淮城际铁路、宿州-固镇高速公路、徐淮阜高速公路、浍河祁县港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砀山梨园机场,支持泗县通用机场建设,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实施重点工程325、年度投资474亿元,加大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22-2035年),依托老城区历史底蕴,留白、留绿、留文、留魂,推动建设具有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1”政策和细则落实,加快乡改镇、镇改街道、村改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既建好城镇面子,又做实城镇里子,有序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系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稳步推进功能修补工程,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3个,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精品示范。改扩建主城区供水管网30公里,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加快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进沿街建筑规范改造提升,整治各类架空管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改善城市出行环境。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推进从城市中建公园公园中建城市,建设一批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头游园、绿道绿廊,加快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系统。实现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快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建设、开通5G基站分别不低于1000个。推进未来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大脑建设行动,推动智慧交通、智能充电桩、智能停车场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供排水、供气、供暖、防灾等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化,提高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积极引导县城为沪苏浙和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做好产业配套服务,培育壮大砀山果蔬食品、萧县功能性新材料、灵璧机械制造、泗县农机装备制造、泗县汽车零部件制造、埇桥智能装备和绿色家居建材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落地建设,确保各县区新开工、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不低于10个、5个。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实施“555”等建设项目100个。推动小城镇和特色小镇高质量建设,促进埇桥区、萧县、灵璧县谋划创建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

(八)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加快振兴

推进农业两强一增开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种业强省建设、种养业提质增效、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数字赋农6项具体行动,大力推进科技强农。开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农业标准地改革、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等6项具体行动,大力推进机械强农。开展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扩大、转移性收入提升等4项具体行动,增加农民收入。围绕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问题,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提升等重点工程。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52.5万亩。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支持加快良种繁育推广,做大做强种业企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335家。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推动创建省级种业微型产业集聚区,积极构筑种养循环链、科技创新链、加工产业链、品牌价值链,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加工品年销售额400亿元,打造长三角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肉案子”“金种子。深入开展农业互联网试点,以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产业带建设为引领,推进砀山数字果园等数字农业基地建设,持续培育发展智慧农业。稳定提升劝耕贷成效。扩大森林保险承保范围,实现公益林全保、商品林应保尽保。

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接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完成3.69万户户用厕所改造,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推进水电路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提质改造农村公路206.6公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完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年度任务。推进移风易俗,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坚决革除陈规陋习,促进乡风文明提升。

推进农民富裕富足。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分层分类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的配置效率。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云服务。扩大农村三变改革成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增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10个。

(九)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更大力气,着力推进共同富裕

着力稳定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组织“2+N”招聘会、网络平台招聘等线上线下岗位对接活动,统筹推动重点群体就业,推动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积极谋划推进县域公共实训基地、就业实训基地项目,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维护城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贯彻落实新一轮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政策,推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着力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园和无证园治理长效机制,支持民办普惠园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双减工作,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巩固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成果。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80所。实施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工程、中小学校长领航工程、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全面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市职教园区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加力支持宿州学院创建宿州大学,努力向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迈进。加快融入长三角、淮海经济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来宿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扩大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及交流改革范围。办好老年教育、特殊教育,深入实施德智体美劳行动。

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常态化疫情防控,增强重大传染病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做实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探索实施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稳步推进全市7家医疗机构创建三级医院,加快市中医院新区、市二院扩建等建设。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和专科建设“511”计划,打造优质优势专科学科。落实健康宿州行动15项任务,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2021-2023)》,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不低于85%。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14362套,基本建成27093套。继续推行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国家统筹。扎实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1项国家级试点、2项省级试点、3项市级试点,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深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筹。统筹做好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法律援助等保障工作。

着力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三个全覆盖,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做好母婴保健工作。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新建2-3个示范性托育机构,各县区分别新建1个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各地各单位争创第六届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扎实开展宿州市道德模范推选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做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礼遇。常态推进志愿服务,打造市民巡访团”“邻里集市等示范品牌。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抓好文艺精品创作,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和艺术资源延伸到基层。强化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积极推进大运河遗产(宿州段)文化带建设。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加强体育强市建设,加快游泳馆、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快建设市体育运动学校,推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积极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设立法律顾问,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大力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和双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残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防震减灾、气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重大风险防控“1+9+N”方案体系,更好统筹安全和发展。常态化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建成协调联动、迅捷高效的市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增强全民应急意识和技能,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安全社区创建。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切实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构建市级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县级领导干部开门接访、乡镇领导干部随时接访、村居干部上门走访四级接访机制,切实做好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工作。健全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基层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持续深化平安宿州建设。擦亮宿州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名片,建成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各位代表,做好全市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本次会议审查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知重负重,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