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就“猴痘”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近日,全国多省市监测发现猴痘确诊病例。7月1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显示,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什么是猴痘?猴痘通过什么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如何?日常如何做好预防措施?7月14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相关专家针对公众关注的“猴痘”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大范围传播可能性较低
疑似和确诊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内有男男性接触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施国庆介绍。
“据6月份病例密接排查流调结果显示,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有374人,其中仅1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施国庆表示,与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传播速度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出现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较低。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是否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对此,施国庆介绍,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病例,经医疗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方式。
“居家隔离治疗期间,要单人单间居住,避免感染者与家人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做好污染物消毒,非必要不外出。确须外出时着长衣长裤、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其他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施国庆表示。
同时,施国庆介绍,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会指导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施国庆说,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须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同时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猴痘防控策略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加强医疗机构、重点人群、出入境人员等多渠道监测,及时发现与隔离病人、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施国庆说,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阴性证明。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做好这些预防措施
“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等。”李侗曾介绍,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近期与类似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及时就诊。
目前针对猴痘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防治继发感染。那么,感染猴痘病毒后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是否会毁容、能否恢复正常?李侗曾回应道,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痊愈,“但疱疹较大、较深的,就医治疗不及时,会留下疤痕”。
“猴痘全球总体上重症率、死亡率低,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约为6%,需ICU治疗的比例约为0.1%。”李侗曾介绍,同时,猴痘“一阳”后可获得较为持久免疫力,通常不会再次感染。
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程度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猴痘病毒感染?施国庆表示,不要与有猴痘样症状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同时,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加强个人手卫生等。
“猴痘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黏膜,以及病例污染物。”施国庆表示,因此,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须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
“当医护人员需与猴痘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时,还是要戴上口罩。”李侗曾说。(记者 段梦兰 实习记者朱慧)
来源:健康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