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深化农村改革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农业强市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4-10-11 21:25
“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深化农村改革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农业强市

发布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晓黎,市经管站副站长四级调研员方群力,市农业农村局改革发展科科长安琪,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陈凯

参会媒体: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安徽科技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宿州发布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1日

发布地点:宿州市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摘要:介绍“深化农村改革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农业强市”的情况

发布会图片

left right

发布会视频

发布会详情

会场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们将举行“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市直重点部门分领域介绍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今天举行这个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场,我们请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晓黎女士出席,向大家介绍“深化农村改革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农业强市”的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同时出席发布会的是宿州市经管站副站长、四级调研员方群力先生,宿州市农业农村局改革发展科科长安琪,宿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陈凯。

今天到会的媒体有: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安徽科技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和宿州发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

首先,请王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晓黎

王晓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

一、牢记“国之大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有力。在全省率先开展亩产3000斤“吨半田”行动,2024年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在我市成功召开。2023年全市粮食收获面积1411万亩,产量92亿斤,约占全省1/9,实现“二十连丰”。近5年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从2019年的88.7亿斤增长至2023年的92.0亿斤。今年全市夏粮收获面积715.38万亩,产量56.5亿斤,约占全省1/6。今年3月1日全国首部高标准农田市级法规《宿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建成高标准农田702.1万亩,占耕地面积近8成。农机总动力达886万千瓦时,居全省第一。建成2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树牢“大食物观”,水果连续多年产量稳定在230万吨,占全省产量一半以上,根据农情调度数据,前三季度全市蔬菜(含食用菌)、瓜果、园林水果产量增速分别同比增长4.6%、4.5%、4.2%;生猪出栏同比增长3.59%;牛出栏同比增长35.73%;羊出栏同比增长0.24%;家禽出栏同比增长23.04%;禽蛋产量同比增长6%;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65%。

二、守牢“底线任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

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1-8月份,全市共有监测对象1.58万户,脱贫户、监测对象户均落实帮扶措施6.35条、5.75条,风险消除率73.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4年全市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9.06亿元,中央、省级资金用于产业比例接近70%,保持总体稳定。全市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实现务工就业17.15万人,超出省下达目标任务9.2%。

三、聚焦“三头三尾”,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围绕“5+4”发展思路,锚定预制菜细分赛道,对接江南大学等食品行业知名院校,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成功举办第二届宿州绿色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会,承办新农人下午茶—水果专场。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15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99家,市级龙头企业846家。宿州市预制菜产业园投入使用,菜大师、淮康等企业相继入驻。5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砀山县“‘三新’发力提品质,酥脆香梨惹人醉”、“三品一标”齐推进,蘑菇工厂带动产业振兴先后入选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四、实施“千万工程”,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提出到2027年,实现和美乡村建设“671”目标任务,即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达到60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70个和1个和美乡村示范县。2023年9个,2024年12个精品示范村均采用“EPC十O”整村运营模式,如砀山县良梨村围绕酥梨产业、萧县张村围绕葡萄产业、灵璧县李宅村围绕垂钓产业、泗县老山村围绕奇石公园发展农文旅项目,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全市今年已改造卫生厕所3.28万户。

五、推进托管服务,深化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发端于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在全国推广,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入选2018年全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泗县草庙镇在二轮到期延包工作中探索出“四坚持、四严防”工作法,先后被中央农办《农村要情》(第9期)、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第26期)刊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萧县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全市粮食作物全程托管面积达196.87万亩,服务小农户29.79万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6866家,居全省第1,其中涉粮服务组织506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家庭农场累计注册已达5623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累积登记注册已达17823个。

截至2023年,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我市连续两年获优秀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连续3年获“好”等次,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我局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全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六大行动,扎实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各项工作,进一步挖掘提炼我市农村改革典型经验和亮点成效,持续擦亮宿州农村改革金字招牌。


主持人:感谢王书记的情况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您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也请记者朋友在提问时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安徽日报记者:新形势下,宿州市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探索,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取得了那些成效?未来,农村改革试验区如何抓重点,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新贡献?

答:2011年,宿州市作为第一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先后开展了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三变”改革、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探索预制菜产业发展机制、探索粮食优良新品种推广机制等试验任务,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特别是我市率先探索开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成为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共同体的有效实现形式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有益探索,连续7年写入安徽省委一号文件,并入选“三农”十大创新榜,2018年以来连续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7〕9号),在全国进行推广。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356家,居全省第1。砀山县、埇桥区等6名产业发展带头人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遴选为“全省示范的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典型案例,向全省推介。宿州市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韩素兰荣获“第六批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并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介。2023年,我市农村改革试验区案例被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动态》刊发。

下一步,我市在新时期农村改革试验工作中,将继续发扬“先试先行、积极探索”的改革精神,为新一轮农村改革探索新路子、提供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一是拓展试验任务的广度和深度。准确把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系统梳理现有改革试验任务,拓宽任务清单、提升试验深度,增进试验任务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是强化试验成果的提炼和转化。认真总结提炼改革试点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农村改革试验成果转化,使更多的试验“盆景”转化改革“风景”。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和提高规范化水平。健全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协调和指导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机制,围绕改革任务,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推进改革取得实效。


新安晚报记者:继泗县成为国家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县之后,宿州市其他县区也陆续开展整镇、整村试点,请问宿州将如何稳步开展土地二轮延包试点工作?

答: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市委、市政府把土地延包试点工作作为当前农村改革的“一号任务”高位推进,让广大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从2022年10月份开始,我市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其中,泗县探索“四坚持、四严防”工作法,先后被《安徽信息情况专报》、中央农办《农村要情》(第9期)、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载,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运用。

目前,泗县已完成摸底核实农户17.6万户(完成率100%),正有序开展调查、审核公示等工作。先行开展试点的草庙镇已签订合同4778份,基本完成二轮到期延包工作任务。萧县永堌镇、埇桥区灰古镇、灵璧县禅堂镇、泗县黑塔镇等4个试点乡镇已完成摸底核实农户数38013户,占比91.9%。灵璧县向阳镇马桥村、埇桥区灰古镇李桥村、萧县王寨镇齐庄村、砀山县玄庙镇大寨村等4个试点村将在今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试点任务。

由于土地延包试点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任务重,总的政策基调是坚持总体顺延,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全市土地延包工作主要集中在2024年-2026年,整体延包工作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具体安排为:2024年,开展整县试点的泗县完成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等工作;11月-12月,埇桥区、萧县和灵璧县开展整县试点。2025年10月底前,泗县完成整县试点任务;12月底前,基本完成当年到期的埇桥区、萧县和灵璧县等3个县区土地延包工作;砀山县开展农户摸底调查等工作。2026年,完成当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砀山县土地承包农户延包工作。开展“回头看”,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稳妥解决各类问题,确保应确尽确、应延尽延。


拂晓报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请问目前宿州市对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哪些推进措施?

答:近年来,宿州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小农户为重点,坚持标准引领,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市场主导,着力构建主体多元、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多宣传,提升知晓率。5-6月,在全市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宣传月活动,市、县、乡三级共开展宣传活动111场,参与宣传活动农户18217人次、服务主体26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74846份,媒体宣传19条。二是强培育,规范主体数。经过多年的扶持培育,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6866个,位居全省第一。三是促发展,服务规模大。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过程托管等服务,2023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3825.56万亩次,覆盖率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8.12%,位居全省前列。四是惠农户,带动能力强。组织实施联农带农服务小农户行动,积极引导服务组织为小农户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2023年服务带动小农户数量达90.86万户,占总农户数70.6%。五是树典型,服务模式优。通过不断推动组织方式创新和模式创新,树立了如意利达合作社“一站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金色家园“专业服务组织+村集体+农户”服务模式、砀山丰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户”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服务向全产业链延伸。

下一步,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建设(灵璧县),逐步建立健全服务标准推广机制,推动服务标准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实施。坚持发展与规范同步,组织开展服务主体规范化建设试点(已被省厅确定首批9家服务主体),引导服务组织加强制度建设,推广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更好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为推动农业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市场星报记者:请问宿州市在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中,将会采取哪些新举措?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理解,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同样是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主攻方向,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创优和政策创效,加快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吨半田建设。围绕稳粮保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稳粮食面积、扩油菜面积、提粮油单产、增种植效益”总体要求,进一步攻单产、增总产,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分区域、分步骤实施。力争到2030年,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00万亩年产1500公斤以上(一年两季)的“吨半田”,辐射带动全市粮食整体增产,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科技创新挖潜力。以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水平为目标,全面梳理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的短板弱项,聚焦应用品种、主推技术、农机装备等关键增产要素,抓协作攻关、优机制推广、强政策支持,示范先行,整体推进,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建设“良田”,开展高标准农田老基建补短板、新基建提能级,到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培育“良种”,推进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到2035年实现主导品种2次更新换代,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5%以上;升级“良机”,紧扣良机增产、减损双向发力,加强粮食作物大中型智能机械、小型轻便机械等研发推广应用,到203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下;推广“良法”,开展主要粮食作物产能提升关键性技术攻关、绿色高产高效模式集成示范、农技推广体系升级,到203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粮食单产水平、劳动生产率等重点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三是机制创优增活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深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提高种粮主体技术素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到2035年,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950人次,发展50亩以上种粮大户1.1万个,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1.9万个,粮食生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500个,粮食生产类社会化服务组织5200个,粮食产业化联合体80个。

四是政策创效增动力。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价格稳预期,创新优质优价激励、农资保供稳价等机制,确保粮食价格水平合理运行、良性可控;补贴降成本,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补贴精度,推动农业补贴总量扩展、结构调优;保险去风险,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有效降低种粮主体融资成本,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支持粮食生产。构建产粮大县振兴政策支持体系,集成土地、资本、技术、数据、人才等领域政策支持,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基本服务短板;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强产粮大县发展内生动力,筑牢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根基。


主持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几位领导围绕“深化农村改革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农业强市”与大家展开了互动交流,希望广大媒体朋友积极关注,广泛开展宣传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